新觉罗·胤禛曾和他的父亲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得大清王朝持续了几百年的兴盛,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康乾盛世,历史上以褒扬他的居多。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古代要成就帝王霸业,光有手段是不行的,还需要远超常人的心机。而他能够最终坐到王位上流芳百世,更是暗地里做了许多的动作。

康熙四十七年夏,康熙帝废了自己的太子胤礽。康熙四十八年时,又复立胤礽为太子。在这一段时间内,各位皇子为了谋求太子之位耍了非常多的手段,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拉帮结派、私结党派,勾心斗角的现象非常严重!后来胤礽再立后,为加固下自己的太子之位,背地里做了很多不上台面的不光彩举动,引起康熙帝的不快。因此,康熙五十年时,对他耐心耗尽,再次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有各大职位的朝臣为了太子之位而求情,但是此刻的康熙帝已经对他彻底失望了,无论是谁为他说话都遭到了拒绝!胤礽的复位看起来是没有任何可能了。但是,这太子之位确实是缺不得。后来康熙帝驾崩,清朝急需一个正大光明的继承人。那么问题来了,这没有太子,作为康熙第四个儿子的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按照旧制,雍正怎么也轮不到他当皇帝,可是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在他排名之前的几位兄长,因为拉帮结派,勾结大臣,太过招摇引得康熙的不快,令他及其幸运的摆脱了与他们的直接竞争,幸运的成为了人选。康熙驾崩以前,写了一份遗照交给心腹大臣,内容是雍亲王"克成大统",意思是让雍亲王继承皇位。可是雍字辈的不只有雍正一个人,因此他的当政引发了很多的猜疑,毕竟改动一个圣旨很容易,随便加上几笔,就能把圣旨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大臣们闲话虽多,可雍正还是顺利当上了皇帝。但他并不舒服,自己本就应是名正言顺的大清皇帝,却被一群大臣私底下说三道四,因此对康熙以及建储的这个制度充满恨意。

上台后不久,他就废除了公开建储的制度,建立了秘密建储制度。大家可能对此会比较不理解?秘密建储的意义在哪儿?为何不直接废掉储备制度呢?这就有所不知了,雍正虽然贵为帝王,可是让他推翻自古传承下来的制度,特别是关于皇位继承的制度还是不敢的。这会影响他对皇权的直接掌控。这样一来,表面上大臣们都赞同他的改革,实际上就惨了,皇子们还都年幼,根本没法判断能力,不知道未来的继承人是谁就不能选边站队了。他们做梦都想知道密诏写的是谁。

雍正十三年,雍正指派官兵讨伐贵州土匪暴动,以及处理苗疆的各项事务,可谓是得心应手。但仅仅数月之后,他就驾崩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雍正驾崩后居然没有发生皇储之间为争夺皇位的重大纷争,这多亏了他建立的秘密建储制度,由此可见雍正的心机实在是高,也难怪能成为被后人称为最会治国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