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爱玲1944年春天所写作品《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振宝的生命中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也许每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一粒米黏子, 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在这里面张爱玲一方面把自己化作振宝,写他介入别人婚姻之后的内疚与惶恐,一边又把自己化身为娇蕊。写他对爱情的真心付出。读过张爱玲的作品,你会发现,张爱玲似乎把男人看透了一样,才回写出这么冷峻而鞭辟入里的文字,但是从里面我们又会读出一丝心酸和无奈。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但是由于后来家族没落再加上张爱玲有着悲惨的同年遭遇,所以性格比较孤僻,生活也是一切从简。

随后凭借《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使张爱玲在文坛享有知名度。直到24岁的张爱玲遇见了让自己爱的痴苦的胡兰成,虽然在后来张爱玲一直都是谈胡色变。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胡兰成年轻时曾在燕京大学旁听课程,擅长写作,后追随汉奸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因其为汪精卫执笔而被列为著名汉奸。1940年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鼓吹“和虽不易但也要和”,为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洗地。

其实胡兰成还是一名有名的花花公子,1943年春,因为读到张爱玲写的《封锁》,随后看到张爱玲附在杂志上的照片,就辗转难眠直到登门拜访第一次被拒后,张爱玲这次却主动要求见面。那时的张爱玲还没有谈过恋爱,虽然写过无数的爱情小说。她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看多了爱情小说,才懂得了爱情。

这时的胡兰成已有三段婚姻,是有夫之妇,可是凭借着自己老道而又不经意的柔情,年仅24岁的张爱玲根本不知“汉奸”二字的厉害关系,毅然决然的觉着胡兰成就是那个懂她的那个人。期间胡兰成写给张爱玲一封信,里面用了“谦虚”来形容她,于是张爱玲回信到: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 这时的张爱玲更是把胡兰成当做知己,也有了少女般爱的烦恼。

后来在两人的聊天中,胡兰城提起第一眼看到的那张照片,喜欢的不得了。于是张爱玲第二天就把照片洗出来送给了胡兰成,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了花~

这时的张爱玲才不管胡兰成有没有家室,是不是汉奸,她想她这辈子认定了这个人。她在1944年4月《杂志》上一篇散文《爱》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话: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笃定胡兰成就是那个千千万万人中的那个人。
1944年,胡兰成的第三任妻子提出离婚。然而胡兰成告诉张爱玲自己身份特殊,两人没有走法定程序,也没有举行婚礼,胡兰成只是签了张结婚协议。

胡兰成晚年自传《今生今世》
后来随着战事问题,胡兰成开始进行逃亡生活,在武汉与17岁貌美如花的小护士谈起了恋爱,传闻也签下了婚约。1945年3月,胡兰成告诉了张爱玲小护士的事情,当着张爱玲把小护士夸赞了一番。后来,胡兰成逃亡温州,与自己同学的小妈,寡妇范秀美谈起了恋爱。凭借着张爱玲每个月省吃俭用的寄给自己的钱过着还算舒适。

晚年的胡兰成
在胡兰成晚年传记作品《今生今世》中曾回忆张爱玲写道:再或我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她亦不会吃醋,她倒是愿意世上女子都喜欢我。

面对数月不回的丈夫,张爱玲踏上了千里寻夫的路途。1946年,在温州一家小巷深处找到了离别数月的丈夫,但是此时的胡兰成与旁边女子想谈甚欢,全然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场景十分尴尬。当张爱玲要丈夫做选择的时候,胡兰成也只是敷衍一番。

胡兰成回忆在温州见到张爱玲
后来,回到上海的张爱玲早已认识到胡兰成的真正面目,但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还是每个月会接济他,知道情况有所好转,尝尽爱情苦涩的张爱玲才写了封信与之断绝关系。

无品无格的胡兰成最终没能给张爱玲一段平凡的婚姻,安稳的生活。虽然张爱玲后面很快振作起来,也嫁做人妻,但是在被胡兰成连累下被骂汉奸的情况下,那段时间张爱玲的才华显然展现不足~

半生缘
电影《半生缘》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想每个人到老总有两三件事情,可以拿出来讲的,如果我跟世钧真的结了婚生几个孩子,那就不会是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