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诸葛亮的成长都得益于那些人

2017-02-02 00:05

九岁生母章氏就离开了人世,三年后他的父亲又撒手人寰,十二岁的诸葛亮成了孤儿。

图片源于网络

虽说诸葛亮命途多舛,不幸连连,但那些不幸不仅没有影响他的成才,反而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虽说父母亲过早地离他而去,他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知书懂礼的生母章氏给了他很好的识字启蒙,做泰山郡丞且饱读诗书的父亲更是非常重视早期教育,这样十二岁的诸葛亮已经能够背诵很多儒家典籍。

后来抚养他的叔父诸葛玄丝毫没有放松对诸葛亮的教导。在荆州,他被送进襄阳最好的学校——学业堂就读。诸葛亮天资聪颖,再好的学校也满足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当时的学堂大都是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这在诸葛亮是远远不够的。好在他有书可读。诸葛家族,自司隶校尉诸葛丰以后,世代为官,诗书传家,家里藏书自然不少,这些藏书包含了法家、兵家、道家、史家、阴阳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诸葛玄都留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昼夜苦读,孜孜不倦。三年的时间,他便读熟读尽了自家的藏书。在安排了诸葛亮两个姐姐的婚事后,建安二年正月(公元197年),叔父诸葛玄镇守的南昌西城乱民反叛,诸葛玄被乱民所杀。

图片源于网络

噩耗传来十七岁的诸葛亮陷入极度悲痛之中。办完叔父的丧事以后,他向刘表拜谢告辞,离开襄阳移居南阳隆中,做起了自耕自足的农夫。

博览群书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把那些典籍理解透彻,融会贯通,还需要名师的指点。诸葛亮很幸运,他躬耕陇亩,生活清苦,却遇到了最好的老师。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避难来荆的大学者水镜先生司马徽,都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诸葛亮悟性极高,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这让庞德公大为叹服。他称赞诸葛亮为“卧龙”,说自己的侄子庞统为“凤雏”,预言他们两个日后必定会腾飞寰宇。

黄承彦

庞德公、司马徽之外,还有一个人对诸葛亮影响很大,那就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黄承彦究竟何许人也?史料甚少,传说诸葛亮到黄承彦府上提亲,堂屋两廊间突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诸葛亮身上扑来。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间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丫环又把它们的耳朵拧了一下,两只凶猛的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诸葛亮定神细看,原来那是木制的机械狗。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这是个传说,没有确切史料依据。但我们可以据此推测,做木工搞点小发明大概是黄承彦的业余爱好。他的女儿心灵手巧,受其影响制作了木犬;诸葛亮也深受影响,后来才发明了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

图片源于网络

在隐居期间,诸葛亮除得到良师的指点外,还得到了许多益友的帮助。

在诸葛亮在多年以后回忆说:“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後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军於幼宰,每言则尽,後从事於伟度,数有谏止;……”由此可见这些朋友对他的帮助和支持。事实上,后来帮助他建功立业的,正是这些人。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zl@nla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