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敏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谢谢!

今天小编将给大家介绍清朝独创的一件武器,可能很多人在清朝存世的老照片中曾看到过它的身影,这就是抬枪。
抬枪是一把放大版的单发步枪,长约3米左右,这是清朝独创。当年在清军的各个军队中都被广泛使用,而且洋务运动期间曾有生产的记录,其中金陵制造局更是擅长制作抬枪这种武器。

虽然抬枪在清军中被大量使用,但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江南制造局造边针后膛抬枪,口径15.9毫米,枪全长2445毫米,全重13.2公斤,铅子重23l克;山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25毫米,枪长2200毫米;湖南机器局造抬枪,全长2032毫米,铅子全重52.2克等。
英文中称抬枪为Jingall或Gingall,原来的意思指的是大口径火神枪。在这些品类不同的抬枪中,以二人使用的抬枪最被人所熟知,当时世界各国都没有成批的装备,只被清军大规模的装备。

据《清会典》记载,“兵丁鸟枪, 使用火绳发火, 有瞄推装置, 带搠杖(即推弹杆), 用圆形铅弹, 枪长六尺一寸, 重六斤。抬枪形制与鸟枪同, 只是更大更重, 重量从十二三斤至三十几斤不等, 其中较重的又叫抬炮。木鞘长五尺, 距鞘梢尺余, 凿通一孔, 上穿皮带, 一人将枪安于肩上, 双手勒定皮带, 又一人将枪尾托定, 看准钩发, 可发三百余步, 吃药三两五钱, 铅子重五钱, 可装五发。”

可能很多人认为抬枪如此笨拙,为何清军会大范围装备?小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抬枪比清朝的鸟枪威力要大的很多。而且抬枪需要两个操作,这让清朝统治者认为这有种主子掌控奴才的感觉,因此后来逐渐在清军中流行起来。

那么抬枪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下面小编将用一个例子来说明。1858年,在中国广东市的一条街上,有人用抬枪射击了一个14人的英国巡逻队,结果当场打死一人,打伤八人,而这八人中有两人需要进行截肢手术。抬枪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有时候抬枪的子弹也会选用散子弹,这样的子弹发射出来近距离杀伤很大。

尽管抬枪使用起来十分笨拙,但是清朝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中,抬枪一直是清军最主要的火器之一,直至到甲午中日战争后这样的抬枪才逐渐消失,另外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和地方武装也曾使用过抬枪抗击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