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利用到2020年将实现规模化应用
记者12月30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日前组织编制并印发了《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海水利用实现规模化应用,自主海水利用核心技术、材料和关键装备实现产品系列化,产业链条日趋完备,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规划明确,“十三五”末,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达到1400亿吨/年以上,海水循环冷却规模达到200万吨/小时以上。海水淡化装备自主创新率达到80%及以上,自主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10%。
为此,规划提出扩大海水利用应用规模,在沿海缺水城市、海岛、产业园区和西部苦咸水地区等重点领域和电力、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海水利用的规模化应用,开展海水利用示范城市、示范海岛、示范园区等的建设,推广可复制的海水利用典型模式。另外,提升海水利用创新能力,使我国海水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接轨。
兴业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将向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逐步成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行业正处爆发临界点。
津膜科技:PPP外省拓张再下一城,跨区域持续复制可期
津膜科技 300334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分析师:童飞 撰写日期:2016-12-14
事件评论
PPP外省拓张再下一城,跨区域持续复制可期。公司今年已来已先后拿下山东东营(1.06亿元)、湖南长沙(2亿元)、贵州紫云县(1.90亿元)等多个PPP项目订单,此番与六盘水六枝特区政府针对水务一体化及污水精准治理达成总投资10亿元的PPP项目合作协议,充分验证了公司PPP跨区域的可复制性。预期此次项目合同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公司在区域内树立项目标杆,公司外省市场的不断拓张及政府资源的积累将持续为公司业绩提升注入动力。
贵州市场空间仍大,项目助推公司深耕区域市场。2016年前三季度贵州省GDP增速排名全国第二,比上年同期增长10.50%。全省环保治理投资力度也逐步增加,其中全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433.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1%。此次项目合同将对公司渗入区域市场大有裨益。
立足膜技术,借助PPP,实现“技术+工程双轮驱动”。公司过去以膜产品为核心驱动,在ppp模式推动下投资运营一体化成趋势,公司紧随大趋势,开始推进以“产品+工程”双轮驱动,未来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定增摊薄(2017年并表及摊薄),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18、0.62、0.81元,对应的PE分别为100x、29x、2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系统风险、收购风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首航节能:敦煌项目并网发电,光热业务发展获技术保障
首航节能 002665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刘洋 撰写日期:2016-12-28
公司敦煌10兆瓦光热电站并网发电,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12月26日,公司在敦煌投资建设的10兆瓦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顺利并网发电。该电站成为全球第三座、亚洲第一座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项目技术领先,吸热塔高138.3米,是亚洲已建成的塔式光热电站中高度最高的吸热塔,项目共使用5800吨熔盐作为吸热、储热和换热的介质,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可以额定功率发电15小时。
电站并网成功证明了公司技术实力,增加后续示范项目竞标成功率
该项目由首航节能自主研发设计,除了部分高温熔盐泵、熔盐阀采用国外进口设备之外,其余均实现了国产化,大部分装备均由公司自行设计和生产。项目的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公司自主研发的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技术获得验证并实际应用。目前,第一批光热示范项目即将开始EPC 招标或进行设备采购,除了公司投资的100MW 敦煌二期项目和正在建设的中广核德令哈 50MW 光热槽式电站外,还有2个项目采用了公司的技术路线。公司此次项目的建成投运不仅会增加公司竞标这2个项目的成功率,而且也为公司竞标其它示范项目带来了技术保障。
“十三五”规划5GW 容量,公司有望获得较高市占率
根据太阳能“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国内光热装机规模将达到5GW, 考虑2年的建设期,18年底前余下的3.7GW 大部分将要开工建设。凭借公司在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的领先优势及公司即将通过定增获得的资金保障,公司将在后续的示范项目中获得较高的市占率,以第一批示范项目选用公司技术路线的项目比率26%计算,公司近3年将会有1.3GW 的光热项目订单,给公司带来业绩的高速增长。
维持目标价不变,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将能更好的开展公司的光热业务,明年光热业务会带动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维持公司目标价11.21元,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光热行业政策不达预期影响光热行业发展的规模。
碧水源:国开减持为去杠杆,未来继续看好公司发展
碧水源 300070
研究机构:群益证券(香港) 分析师:群益证券(香港)研究所 撰写日期:2016-12-16
结论与建议: 公司发布公告,国开创新于2016年12月14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其所持有的无限售流通股票56,282,398股,占公司总股本1.80%。大宗交易承接方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文剑平董事长,成交价格为18.52元/股,总金额达到10.42亿元。结合公司此前关于文剑平董事长的增持计画,基本完成未来6个月内增持10-11亿元股票的目标。交割完成后,国开创新(国开行全资子公司)持股比例由10.17%降至8.37%,文剑平持股比例由21.17%升至22.97%。国开创新15年8月以资管计画的方式参与公司定增计画,总共30亿资金,其中20亿为银行优先顺序资金,10亿本金,此次减持是出于降低金融杠杆的需要,20亿贷款,文剑平增持10亿,另外10亿由国开金融内部解决,国开系未来继续看好公司发展,坚定对公司的支持。 预计公司16、17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0.36亿元(YOY+49.50%)、26.04(YOY+27.94%),EPS0.65元、0.83元,当前股价对应16、17年动态PE 27X、21X,目标价22元(2017年PE26X)。
国开创新减持主要为降低杠杆需要:2015年8月,国开创新以齐鲁碧辰2号定增集合资产计画及新华基金-民生银行-碧水源1号资产管理计画,分别认购6750万股、6140万股,认购价格为42.16元/股(除权除息后17.07元/股),占总股份10.17%。齐鲁碧辰2号、新华基金碧水源1号本次分别减持5400万股、228.6万股,减持比例为1.73%、0.07%。减持完成后齐鲁2号、新华基金分别占总股份3.6%、4.77%,合计8.37%。据了解,两个资管计画杠杆比例为1:2,结合当前监管层去杠杆的要求,本次减持主要是降低杠杆比重,自有资金幷未撤离,国开金融自有资金持股比例相比提升,未来国开系依然看好公司发展,将会不遗余力的继续支持公司发展。
董事长文剑平增持1.8%:近年来,碧水源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定增并购不断。14年来先后完成了,国开行入股,收购久安建设等比较大的定增计画,文剑平董事长持股比例也从25.05%稀释至21.17%,基于对公司战略及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看好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价值,此次以自有资金10.42亿元增持1.8%股份,完成后持股比例升至22.97%,进一步巩固第一大股东地位。
四季度尤为关键:公司所处行业及商业模式,决定了每年第四季度对公司全年业绩贡献占比最大。自11年至15年,第四季度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64.1%、60.0%、59.8%、62.6%、67.4%,归母净利润占比分别为76.52%、81.32%、84.17%、82.25%、81.42%。三四季度同时也是收获订单的高峰期,截止9月30日,碧水源工程类新增订单87个,金额逾87.4亿元人民币(其中EPC86.23亿元、BT1.17亿元),特许经营类新增订单32个,金额达117.66亿元,随着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出台,未来PPP专案启动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公司作为拥有核心技术的水处理龙头,业绩高增长有保障。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16、17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0.36亿元(YOY+49.50%)、26.04(YOY+27.94%),EPS0.65元、0.83元,当前股价对应16、17年动态PE 26X、21X,未来PPP业务发展空间广阔,业绩有望继续超预期,给予“买入”建议,目标价22元(2017年PE26X)。
兴蓉环境:西南水务平台,围绕环保PPP发展全产业链
兴蓉环境 000598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苏宝亮 撰写日期:2016-11-16
投资逻辑
公司发展步伐有望加快,环保PPP模式是助推剂:“十二五”以来,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超过了15%,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水十条”、“大气十条”的细化落实及“土十条”的出台,带来投资需求大幅增长。其中PPP模式的发酵催化作用不可小视,环保类PPP项目仍是未来关注的重点,未来公司有望以现有水务业务、供水PPP项目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契机,依靠国资背景和项目经验,在区市内乃至全国范围继续广泛拓展项目;
本地+新区+异地,投运+在建+规划,给排水产能扩张循序渐进:公司现有供水能力约250万吨/日,其中成都地区238.8万吨,异地11.3万吨/日,在建8万吨/日,现有已知3年内规划7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75万吨/日,其中成都地区195万吨/日(含三、四、五、八扩建),异地80万吨/日,在建14.99万吨/日,目前3年规划估计超过64万吨/日。未来倚靠天府新区建设及异地扩张,产能扩张有保障;
核心业务给排水,牢牢占据成都区域市场,天府新区助发展:这两项主营业务加供排水管网工程业务,超公司总营收的90%,目前整体毛利率达40%处于行业内高水平(平均35%),是公司主要的稳定现金流来源,供水和污水处理基本达到成都中心城区全覆盖,当地市占率分别高达80%和40%,拥有相当地域垄断优势,此外,公司获得成都市新规划天府新区直辖区域564平方公里供水特许经营权,与中心城区面积相当,未来5-10年工程业绩和供水业绩都将得到有力保障;
“一主多元”,垃圾渗透液处理、污泥处置业务、中水回用业务稳定;垃圾焚烧发电投运在即。关注港股推进:公司自2012年收购布局再生能源,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处置业务和中水回用业务顺利开展,并且运行稳定,垃圾渗滤液处理2300吨/日已经满负荷运转;污泥处置现有400吨/日,规划在建700吨/日;2017-18年投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共计3900吨/日是成都市继垃圾填埋场停运后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核算单价达46元/吨,预计17-18年投运后每年将为公司带来约5000万净利润;中水回用30万吨/日。此外,公司港股发行上市近日得到证监会受理,距离A+H跨区域融资平台又进一步; 投资建议 n 我们认为公司“兼容发展、一主多元”的发展理念与环保PPP大潮不谋而合,未来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凭借自身国资背景强大实力在水务、水处理、深度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产业链大有可为。
估值
预计公司2016-18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1.85、37.42、44.66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8.48、9.69、11.50亿元,对应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284、0.325、0.385元,对应PE为22、19、16,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7.5元。
风险
融资不能满足资本开支及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在建工程规模较大,存在项目建成后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加、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风险、水源较为集中、水源污染的风险、水处理单价下调风险、现有项目建设不达预期的风险、产能释放预期与实际有较大偏差。
巴安水务:三季报业绩喜人,海水淡化业务表现亮眼
巴安水务 300262
研究机构:群益证券(香港) 分析师:华巍 撰写日期:2016-11-01
结论与建议: 公司今日发布16Q3报告,实现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87.38%,符合预期。单季度看,公司3Q实现收入3.85亿元(YOY+120.85%),实现净利润0.82亿元(YOY+75.18%)。业绩增长主要因为沧州、六盘水、泰安等项目实际确认的收入有所增加以及KWI并表带来的贡献。 预计公司16-17实现净利润1.88、2.82亿元,YOY+143.64%、50.23%,摊薄后EPS分别为0.42、0.67元,当前股价对应16-17年动态PE43X、28X,公司业务扩张具有持续性,未来高速成长确定性高,给予“买入”建议,目标价20.0元(2016年动态PE31X)。
海水淡化、海绵城市业务表现优异,继续发力PPP模式:分业务来看,海水淡化实现营收2.23亿元,业务来自沧州专案,专案总投资8.3亿元,目前已完成27%,处于一期收尾阶段,未来将持续贡献业绩,新签订的仙人岛10万吨/日海水淡化PPP项目也将于明年年初开建;六盘水二期项目累计确认收入7.37亿元,整个工程总投资近16.7亿元,目前工程总进度57.15%,其中工程合同金额8.8亿元,目前已完成80.59%,预计今年能交付完工,另外公司前期中目标12.8亿元泰安海绵城市PPP专案,已处于施工阶段,随着近期PPP专案落地率提高,公司将继续在PPP模式上发力,争取更多订单;今年3月份幷表的KWI公司表现优秀,16年实现业绩承诺的370万欧元无大碍。
毛利率提升,费用控制良好:公司16Q3综合毛利率33.19%,同比上升3.27pct,公司毛利率提升因海水淡化业务毛利率较高占总营收比重上升影响;费用率看,16Q3综合费用率11.53%,同比微降0.15pct,公司有严格的费用控制能力,预计后期费用率有望保持平稳。
打造青岛海水淡化产业基地:牵手青岛水务、贵州水务拟在青岛打造公司旗下奥地利 KWI 公司气浮技术、德国 ItN 纳虑平板陶瓷超滤膜以及相关海水淡化模组的装备产业基地,专案总投资10亿元。有利于公司吸收融合海外并购海水淡化技术增强业务实力,加速国内外海水淡化领域的业务拓展。
成立危废事业部,打造第二主业:公司看好未来危废领域的发展潜力,目前在手订单累计达6万吨/年,通过设立危废事业部,有望在未来3-5年内逐步成为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的危废龙头,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年。公司将持续推进以危废为核心的环保业务,努力将其打造为第二主业。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16-17实现净利润1.88、2.82亿元,YOY+143.64%、50.23%,EPS分别为0.42、0.63元,当前股价对应16-17年动态PE43X、28X,公司业务扩张具有持续性,未来高速成长确定性高,给予“买入”建议,目标价20.0元(2016年动态PE31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