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间,最引人眼球的财经新闻莫过于国家外汇局出台政策:换汇不得再用于境外购房及投资。在今年新版的《个人购汇申请表》中明确写道:“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而且从今以后个人通过分拆方式,利用他人的年度用汇额度进行资金“蚂蚁搬家”式的违规跨境流动,将被列入关注名单。
实际上,近两年来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贬值,想投资海外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在去年年底就上演了内地居民抢购香港保险的情况。
那么投资海外真的能取得超额的收益吗?笔者今天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做一探讨。
业绩说了算,中长期看投资海外业绩不如国内
说投资什么好不好,关键看投资的业绩。我们以相关的基金业绩为例来对比一下投资国内市场和投资海外市场孰优孰劣。投资国内的我们以现在基金市场上占比具备完全优势的混合型基金为例,而投资海外的基金我们选取QDII(是允许在资本帐项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内地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为例。
由于去年中国股市开年因为股灾上演了疯狂杀跌的一幕,这种系统性风险不可回避,造成去年整体进行国内投资的基金表现和QDII有所差距。
路遥知马力,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们看看会是什么情况呢?先通过近两年的相关基金业绩来看一看:
下面是近两年来混合型基金的排名前二十: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两年来混合型基金的表现前20名异常优秀,即便是第20名的国金国鑫灵活配置混合型发起式基金收益几乎达到了85%;而排名第一的新华行业灵活近两年收益超过138%,让人瞠目结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近两年QDII的业绩表现:
而QDII基金近两年前二十名业绩只是在16%—34%之间,排名第一的嘉实新兴市场收益是33.92%。这和投资国内的混合型基金的业绩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上面的情况还不能完全说明,那么我们把时间再拉长一些,以三年期为例看看混合型基金和QDII基金业绩前十名的情况。
在近三年的混合型基金中,前十名都超过了154%,而第一名的长信量化先锋更是达到了221.33%的超额收益。
而反观近三年QDII基金业绩前十名的情况是这样的:
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以57.39%的收益领衔近三年QDII基金业绩,前十名收益都超过了40%。
从上面的业绩排行可以看出,如果放在相当的时间长度内,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的业绩和投资国内的混合基金业绩还有相当差距,当然有人会说投资收益不同是由于投资标的不同和各个国家投资环境不同;但是这样比较后可以肯定的是,投资海外市场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美,如果国内能取得不错的投资收益,为什么非要让钱远涉重洋投资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海外市场呢?
投资海外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
首先个人在境内配置外币资产的选择面较窄,只能持有外币存款或购买品种有限的外币理财。相比之下,目前人民币利率水平仍显著高于其他主要货币,境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产品种类非常丰富,而且国内市场也是投资者更为熟悉的市场,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
其次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仍处于低位,欧、日实施“零利率”政策,美国的利率水平也较低,外币存款利息和外币理财收益率都明显低于人民币存款和理财。尤其是在年底,银行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都有所提升。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国内的基本面还是境内外的利差情况,在海外投资升温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有望在2017年保持基本稳定状态。而且各个国家有各自的情况,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相对贬值,但是对其他货币还是异常坚挺的。持有外币资产还需要注意汇率风险和国际市场上的黑天鹅。
笔者在这里还要提醒你的是,国外政治、经济、法律和风俗习惯存有较大差异,普通投资者作为非专业人士很难预知当地的情况,想想去年加拿大突然针对中国炒房者出台重税措施,让投资客备受打击。这不仅仅是个案,如果你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投资的风险随时会向你袭来。
综上,不管从投资收益来看投资海外所面临的风险,让钱出海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美;如果什么都不懂一味跟风,你收获的也许只是铩羽而归。最后用一句最老生常谈的一句话奉劝你:“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