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诗琦
曾经数次引爆舆论的公共知识分子谌洪果,在不惑之年,低调地做起了文化创业。
现在,他在西安经营一个名叫“知无知”的文化空间, “至少在西安,知无知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地标。”
所谓文化空间,即是由各种文化活动组成。这儿也提供其他类型的文化活动:读书会、英语角、电影放映、话剧演出,也有写诗、陪聊等他们自创的项目。然而,有些东西他们是不做的,比如怎么教人成功,比如心灵鸡汤,总之是各种他看不上的东西。
“知无知”隐藏在西安城南部中心区域的一栋上世纪90年代风格的旧式大厦的14层,虽名义上属西安的商业繁华区,但看上去实在不是个好的商业选址。当天下午店里加上我们一共四拨人,还算客满,随后我意识到另两拨是这儿的员工,剩下一拨是谌洪果的朋友。
谌洪果坦诚地给出了具体数字:“每开门一天,亏1500块到2000块。”
投资人给了这个项目一百万。创业团队算上他自己,5个人。由于没有经验,他们在装修上便首先吃了一个亏,多花了一些钱,如今,知无知的水电、人力、房租等各项成本平摊下来,每天1500块到2000块左右,也就是他所说的“一开门就要亏”。至于收入,由于地段不佳、场地有限,也由于定位不同,散客很少,咖啡等饮品几乎没什么收入,而他们所主推的文化活动,也在实践后发现,价位只能定在20元,每场活动坐满全场也就三四十人,且这样高的上座率也不是每天都能够有的。
另一个难题是团队管理。来这工作或兼职的,基本是他教过的学生,冲着他的理想主义辞掉工作到了知无知,“他们很有个性,但是也需要更系统的职业化的提升吧。”谌洪果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批评意见,“他们现在每个人都能独当几面,都挺好,但是以我自己的标准,还不够。”
面对各种事务性的琐事,谌洪果十分不习惯,又必须得应对。他说,我得坦诚,我每天都在失掉平常心,而另一方面,外界构成了他的另一部分压力。有次聊着聊着,他突然说道:“每天都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建议,甚至有时候听的都很烦,所有人都是关心你,都是建议,但是大部分都不适合。”
知无知的定位是文化空间,“很多其他办这种文化活动的,缺乏总结,而且活动来了又走,没有生根,说到底好像没有个核心,我期待知无知能够拿出来。比如说我们周四的活动,我现在讲了九期了,讲到一百期,绝对是个品牌了。包括读书会,以后读完了能不能写文章出书,搞知无知丛书。实际上我的标准是挺高的。”
他说,“现在我们每天都有活动,慢慢在做精,但是,发展的瓶颈也有,比如不知道怎么拓展商业模式,以及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