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元旦过得如何?是不是每逢佳节胖三斤?
不仅如此,「真话财经」发现,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钱包也能在新年之际「胖三斤」,而很多人「胖」的方式是换美元。
年末有传言称,为了应对国人大规模换美元,国家调低了换汇额度,不过外汇管理局在年木最后一天辟谣,每人5万购汇额度没变!
每年5万美元购汇额度不变!
2016年12月30日,央行宣布修订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将大额现金交易报告(包括现金结售汇)标准由20万元人民币调至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自然人银行账户大额转账交易跨境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
《办法》出台后,有人解读称其变相调低了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因为「个人申报很可能被拒」。
不过,就在随后的一个深夜(2016年12月31日)外管局发布消息称,外汇管理部门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但不涉及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没有变化。
「真话财经」再强调一遍,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5万美元等值)没有变化!!
换美元要看清这些大问题!
虽然换汇额度没有变化,但央行、外管局将加强「换汇时的用途申报」,以及此后的「实际用途核查」。
为了将新政策搞清楚,新年一大早,「真话财经」去了趟银行。
在银行申请购汇时发现,除了要填写银行自身一直有的结汇、购汇申请书外,还需要多填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客户经理逐项指导,要求认真阅读其中条款后在申请书结尾签字。
当然,网络银行也增加了相应的提示。比如登录工商银行结售汇功能的时候,马上跳出了这个页面:
你只有阅读完这份「个人购汇申请书」,明白了胡乱申报用途的后果之后,才能进入到汇款页面,申请书用红字醒目标识。
不过,你可一定不要忽略这份申请书,这可是关乎到你换的每一美元的大事!
如果一个人存在虚假申报,导致此后用汇和申报不符,很有可能会被纳入「关注名单」。
这个名单可不是闹着玩的,管理部部门会根据违法违规的性质,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限制或禁止购汇,并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处理处罚。
除了申请和用汇要统一之外,购汇的用途也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外管局重申,居民个人购汇只限用于经常项下的对外支付,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购买非投资类保险以及咨询服务等。
换句话说,通过换汇到境外购买房产、股票、基金、债券和投资性保险,都是不允许的。
如果你通过自己、亲友的账户以「留学」、「旅游」之名换取了外汇,然后汇出,最终购买了房子、投资性保险,外管局如果查证确认,未来将限制你的换汇额度,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金额大的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
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精确」的申报?
外管局做了几点解释:第一是要核实交易的真实性;第二是为了配合G20的合作,有助于跨国、跨境的反欺诈、反洗钱。
不仅如此,农行的一家北京分行工作人员称,当日「提现」超过1万美元须申报,「如果当日提现超过1万美元,需要提供提现证明,还得去外管局申报。」
限制这么多有必要换美元吗?
按照现在的趋势,国家层面收紧兑换外汇。不过,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整体呈现贬值趋势的情况下,将人民币换成美元、购买美元理财产品一时走俏。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含外资银行)共发行美元理财产品合计超过960只。
不过,「真话财经」的态度还是和之前一样,把人民币换成美元,选择美元理财这笔买卖不划算!
第一,从美元和人民币利息差方面来看。
一般来说,美元理财收益率在2%左右,而人民币有4%左右,天然利差就有2个百分点,所以人民币对美元要贬值到一定程度,做美元理财才能达到期望收益,但汇率不确定性太大。
也许有人会说,2016年初购买美元,一年时间里在汇率操作上的收益超过6%,算上无风险投资收益率人民币比美元高的2%左右,扣除之后汇率操作确实仍有4%左右的收益率。
但是!!
如果考虑到其他风险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领域,4%的收益率就未必具有明显吸引力了。这方面,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互联网金融的收益率,4%的收益率连它们的活期都到不了。
如果想真正实现上述4%的收益,还需把美元再换成人民币才能「落袋为安」,否则名义上的收益仍是美元理财产品的2%。
如果继续持有美元,这部分潜在收益将根据此后的汇率和利差发生变化,可能增加或减少,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第二,从机会成本方面来看。
在换美元的道路上会涉及到一个我们多次提及的词——「机会成本」。
简单来说,对于普通人,由于不熟悉美元投资,所以换到的美元唯一出路就是放在银行买理财。可是,持有人民币就不一样了,毕竟是我们的主场,可以投资的渠道太多了。
比如互联网金融,买稳一点的(推荐真融宝),收益8%-10%总是有吧;比如配市值打新,一年16%预期妥妥的;比如国债逆回购,时不时还能撸个30%的羊毛;比如「真话财经」上周提到的银行理财,最高的都有了2位数收益……
好,这时一定又会有部分人说,「我们换美元不是为了投资,是为了保值啊!」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有没有贬值的基础呢?
没错,快1:7了,中国目前是遇到了很多问题。
但别忘了,我们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即使在出口低迷的当下,去年1-9月的贸易顺差仍有2.59万亿人民币之巨。
这说明什么?
汇率短期受货币政策的影响,长期还是取决于国际贸易情况。一个贸易顺差国,汇率如果长期贬值,这不符合国际经济学常识。
外管局也有所说明,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还算是强势货币,同时人民币的利率也还是明显高于其他主要币种的,不鼓励境内的个人用五万美元的外汇额度参与做空人民币。
所以官员说,「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并不完全是政治需要。这么一看,美元还有多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