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日电 (记者 周音)中国国家旅游局2日披露,2017年元旦假日期间,中国共接待游客1.2亿人次,累计旅游收入679亿元人民币。
国家旅游局称,受元旦假期时长和高速不免费政策限制,元旦期间游客出行仍以中短线旅游为主,其中短线游客1.12亿人次,中长线游客0.07亿人次,休闲游、乡村游、近郊游受到热捧。
据铁路民航部门统计,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2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672.7万人次,增开旅客列车461列,全国民航预计运输旅客260万人次。
元旦假日期间,华东、华北地区遭遇大面积严重雾霾天气,航班、高铁等主要出游途径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强调,各地民众出游热情依然高涨。各地旅游产品供给丰富,短途游、长线游、出境游选择多样,全国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出游人数不断提升。
此外,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拼假出游。用带薪年假和元旦假期拼为一个长假,使得国人有了更多的出游选择。进入冬季,北方地区气温逐渐走低,避寒游受到追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空气清新、气候温暖的目的地最受北方游客的欢迎,昆明、杭州、上海、南京、无锡、厦门、三亚、海口、丽江、桂林等城市成为首选,元旦首日,三亚市进出港旅客10.3万人次,同比增长7.7%。
负责人说,由于拼假可以使假期得到进一步拉长,加之办理签证便利等因素,游客出境游需求依然旺盛,出境旅游市场稳定。大数据显示,2017年元旦小长假全国出境跟团游客人次同比增长5.1%。韩国、日本线路受天气影响,同比下降,但排名仍靠前。泰国、菲律宾、韩国、日本等是最受游客关注的目的地。
假日期间,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倡导诚信经营,改善游客出游环境。1月1日,北京市出动执法人员4337人,车辆907台对重点地区旅游环境秩序开展检查。上海市由副市长赵雯带队,开展元旦假日旅游安全检查,对景区安全和应急工作做出要求。国家旅游局表示,元旦假日期间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完)
【延伸阅读】台媒:大陆旅游航空需求激增 每年需新增5000飞行员
12月8日报道 台媒称,美国航空制造商波音公司建议大陆,未来20年之内,需要至少每年新增5千名机师,才够应付仍不断扩张的大陆旅游与航空业。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2月7日报道,大陆航空业过去5年爆发式的成长,各个中、大型航空成长幅度从28%至55%都有,也让机场塞车与误点的情形愈发严重。但即便如此,根据波音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亚太地区的“机师荒”将占全球机师需求的4成以上。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美国波音公司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建议大陆为了应付快速扩张的旅游与航空业,未来20年之内,每一年至少需要新聘5550名机师,到2035年时将达到11.1万名。
这股浪潮的受益者不仅有机师,亚洲国家未来20年也将开出近12万个航空技术人员缺,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航空人才需求中心。
波音作为全球两大民航机制造商,本次调查报告中亦包含对民航机需求的分析。他们认为,公司未来的目标将放在亚太地区,因为在持续膨胀和发展的亚太地区,未来20年内将会需要15130架新客机,预估总价值超过2.35兆美元的可预期订单。如此庞大且乐观的预期,将能激发波音未来的研发速度和对亚太、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2016-12-08 12:39:02)
【延伸阅读】台媒看大陆房车旅游:成本高挂牌难 旅居时代或需10年
11月11日报道 台媒称,全球现有1800万辆房车,但大陆只有2.1万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业者认为,市场还需要培育,若要达到旅居时代,仍需要3到5年,甚至10年时间。相关法令和市场运作也有待完善。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11月11日报道,房车业者表示,目前在大陆租用一辆中高端房车的费用约为1800元(人民币,下同)一天,加上油费和保险费等,一天就要3000元。考虑到成本,不少家庭常放弃房车,而选择自己驾车住酒店的出游方式,但渐多人出于对房车出游的好奇,选择一家人三五天的短途出游,且承租时间越长平均花费越低,租车人仍在快速成长。
“房车出租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浙江龙之游旅游开发公司房车销售部经理朱家宏表示,房车出租有淡旺季,平均出租率约20%。他估算,投资一辆用来出租的房车要3年左右才能回本。
“不要以为车租出去了就没事,10个有9个将车开出去,都会打电话回来问如何操作。”房车租车业者说,租车前业者至少要花1小时教租车者如何用车;民众也要有学习的心理准备。这都是发展房车市场会碰到的问题。
报道称,房车旅游在大陆发展仍有盲点待改善。例如房车挂牌上路规定多、难度高,影响消费者购买房车或挂车的意愿。各类房车上路收费标准不明确,且房车因为没有严格的座位数,无法简单套用现行的公路收费标准。房车的驾驶资格不明确,对挂车驾驶资格也没有规定,都影响房车的普及。
资料图片:2013年6月13日,重庆市民在参观高端房车。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2016-11-11 08:31:00)
【延伸阅读】美媒看中国人赴俄“红色旅游”:重走共产主义历史之路
11月6日报道 美媒称,由于乌克兰冲突和叙利亚内战,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恶化,俄罗斯经济受到惩罚性制裁和油价走低影响低迷不振。但俄罗斯正在接待历史上数量最多的中国游客,他们抓住卢布汇率低,团队游免签的机会,重走共产主义历史之路。
据美国《华尔街时报》网站10月30日报道,在中国国内和国外开展红色旅游——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地点旅游——近年来开始流行。中国出境游研究所所长沃尔夫冈·阿尔特说:“去俄罗斯旅游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事。”此外,发生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恐怖袭击让许多中国游客感到紧张,阿尔特说:“俄罗斯被视作安全的地点。”
根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6月发布的数据,今年预计有110万中国游客到访俄罗斯,比2015年增加约16%。这使得俄罗斯在中国游客最喜欢去的旅游目的地清单上位列16,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但在英国之前。
据估计,去年一半的中国游客前往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包括富裕、历史深厚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称,前往中国和从中国方向来的班次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加15%和14%。俄罗斯旅游官员说,2016年预计增长更多,至少要符合去年中国游客在俄罗斯消费的10亿美元。
阿尔特说,特别是老年人想去俄罗斯。“他们还记得孩童时期唱的俄语歌。年轻人陪父母一起去俄罗斯,表示敬意。”他说,明年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大革命的百年纪念,预计将有大量中国游客前往俄罗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德国出生地也在准备迎接更多游客。
据策划冒险旅行的公司“探索俄罗斯”称,去年约有20万中国游客到俄罗斯进行红色之旅。包括跟随列宁脚步的旅行,从位于俄罗斯中部的列宁出生地乌里扬诺夫斯克开始,然后到他上学的城市喀山,再接着是十月革命的圣彼得堡,最后是莫斯科,列宁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在陵墓中沐浴在红光里。
报道称,近年来随着东西关系紧张,中俄正在逐步走近。
除了对共产主义的怀念,寻找便宜货的资本主义追求也是动力。在莫斯科较为奢华的购物中心里,招牌上用中文写着这里的价格比香港还好。来自中国山东的卿悦(音)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家商店里提着大包小包说:“历史也挺好,但这个更棒。”(编译/胡雪)
资料图片:中国游客前往俄罗斯旅游。(新华社发)
(2016-11-06 00:23:01)
【延伸阅读】法媒称葡萄酒成宁夏“红色黄金”:佳酿推动旅游产业
10月29日报道 法媒称,时值10月中旬,宁夏的葡萄园里仍然果实累累,在一排排葡萄架中间,一个小土丘显露出来。“这里冬天的温度达到零下20度,我们每年都需要把葡萄苗埋土防寒”,银色高地酒庄的主人、40岁的高源说道。每年11月,修剪后的葡萄苗都要用土掩埋来御寒,但即使进行这项人工昂贵的操作,仍有大约10%的葡萄苗会冻死。不过尽管气候条件极端,宁夏却是承载了中国葡萄酒最大希望的地区。
法国《世界报》网站10月24日刊登题为《宁夏的红色黄金》报道称,银色高地酒庄是最早吸引国际品酒界关注的酒庄之一,美国著名品酒师罗伯特·帕克为高源的两种葡萄酒给出了91/100的高分,英国品酒师詹西斯·鲁宾逊给出的分数是17/20。它并非个例,最近这些年,获得奖项的中国葡萄酒大多数产自宁夏,这个位于甘肃和内蒙古之间的小小自治区似乎专注于制造高品质葡萄酒,而中国最大的葡萄种植区要数山东、河北或者新疆。
报道称,成功带来竞争。20世纪80年代的先驱者(包括高源的父亲)屈指可数,如今在银川周边有大约200个酒庄。大部分酒庄位于贺兰山脚下,巍峨的山脉保护了葡萄苗和城市免受戈壁狂风的肆虐。干燥的气候、充足的光照、1100米的海拔……还有慷慨的补贴,这些条件都在吸引着葡萄酒生产商。
这里既有中国知名品牌,例如长城和王朝,也有法国著名葡萄酒,例如保乐力加和酩悦轩尼诗。当然少不了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张裕,其文艺复兴风格的酒堡从远处看仿佛卢瓦尔河谷的一座城堡,虽然周边的工厂提醒人们这是在中国。在酒堡内,一所小博物馆向游客介绍葡萄酒酿造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品尝一种中等葡萄酒。宁夏寄希望于葡萄酒制造商来发展葡萄旅游文化。
买家更愿意去参观那些小酒庄。易国涛(音)就为内行人组织此类参观。50岁左右的易国涛竭尽所能来推广宁夏的葡萄酒。他在银川市中心有自己的俱乐部,在那里可以品尝到中国最好的茶叶、全世界最有名葡萄酒当中的几种以及当地的佳酿。当游人微笑着品尝经得起回味的九月兰山赤霞珠(Glory Jade)时,易国涛说:“这酒不错,他们的售价是350元(合47欧元)!”“这是目前阻止中国葡萄酒出口的原因:有些酒非常好,但相对于国际竞争而言售价过高”,易国涛承认,他自己每年都会酿造少量葡萄酒,他认为一瓶红葡萄酒的适中价格是150元(合20欧元)。但至少他很容易找到买主,而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根据法国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的年度报告,中国葡萄酒消费的持续增长在2013年戛然而止,从那之后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中国的红葡萄酒消费量是1.3亿箱,比2014年减少了724万箱。原因在于中国开展的反腐运动,自从国家规定减少了宴请以及企业打算买来送给官员的礼物之后,奢侈品行业包括中国高端葡萄酒行业受到猛烈冲击。
报道称,中国葡萄酒行业还存在制造成本高昂的问题:中国葡萄酒制造商进口法国制造的设备,并且土质不稳定。由于需要埋土防寒,所以葡萄苗种植行间距是法国的两倍。每个酒庄的角落里都存在的石块堆说明了另一个难题:这里在栽种之前,需要清除土壤里的石头。
“这是积累经验的代价”,高源解释说。她酒庄里的好酒售价也超过了300元,在这方面感受到了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在法国,葡萄品种已经过了数百年的选择。在这里,我们仍在试验不同的葡萄苗木,以便挑选出最适合此间土壤的品种。”易国涛对葡萄酒高价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这是一种地方文化:人们觉得贵的就是好的。不过这种情况在变,年轻人更具教养。”
为了吸引这一新的客户群,银色高地酒庄推出了价格上更具优势的产品。高源微笑着说:“年轻人代表未来,需要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葡萄酒。几年之后,他们就将购买我们的特级酒。”(编译/林晓轩)
资料图:工作人员在宁夏一家酒庄的酒窖内查看贮藏的葡萄酒。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2016-10-29 00:14:02)
【延伸阅读】英媒看中国消费新模式:娱乐旅游支出增长
9月30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的货架上摆满了酸奶。2015年酸奶的销售额增长了超过20%。与此同时,方便面的销量却出现下滑,相比一年前,2015年中国消费者购买方便面的数量减少了12.5%。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28日报道,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现在看起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速度:慢和快。
报道称,推动这种双速发展的是政府的“新常态”政策,即将GDP增速控制在6.5%到7%,将侧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和消费,并推动由创新而非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
比如,随着制造业岗位流向孟加拉国、越南和其他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那些迎合蓝领工人需求的产品——比如方便面、简装啤酒等——的销量出现下降。相比之下,日益壮大的服务业领域的白领所青睐的产品——宠物食品、酸奶以及高端产品等——则出现了快速增长。
《金融时报》与凯度消费者指数公司合作,对中国消费者在106种产品类别上的消费行为进行了为期5年的调查,最近的调查发现,引人注目的新模式正在出现。
报道称,从表面看,中国的品牌似乎在原地踏步。快速消费品的总销售额达到5年来的新低,产品销量和均价都出现下降。2015年,中国家庭在快速消费品方面的支出增长几乎没有变化,增速仅为0.8%。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中国人在保健、生活方式、旅游和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则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从2011年到2015年,影院收入年均增长35.4%,出国旅游增长了28%,净水器销售额增长了超过50%。
另外,虽然2015年快速消费品价格总体上出现下降,个人护理产品的平均价格却上涨了11%,因为许多消费者都青睐高价位商品,往往是进口商品。
(2016-09-30 1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