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感觉自己该有什么事情必须要去做,却不知道这件事是什么,更不知道要如何开始。那种只能在自己心里打转,无法说给朋友、家人听,因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不知从何说起。原本以为只有我时不时会有这种困扰,后来偶然的机会,看到朗达·拜恩的《秘密》一书,很贴切的描述了我的这种感觉,或者说是直觉,详尽的阐述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
学习钢琴的日子美好又充实,感觉自己变得自信、漂亮了,更重要的是心有些安静下来了。音乐的微醺让我有些飘飘然,我这是在向女神的路上进发了?从此过上梦想中的生活了?咣当!醒醒吧!大白天做啥梦呢?
好景不长,随着课程的深入,感觉自己越来越学不下去,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逼自己去练琴,为了成为一代大师?NO!我永远不可能成为马克西姆;为了让自己更有气质?这高贵的消费,我着实负担不起;为了让自己有一项特长,朋友间可以炫耀一下?天!谁管你会什么,跟别人半毛钱关系;
......
只是喜欢而已,目前来说还是消费型爱好,而我已感觉到些许负担。
原本以为崇拜型兴趣开始的学习,会一直都有这种激情高昂的情绪在,在一次一次的纠结是否去练琴的困扰中,慢慢发觉,其实自己对弹钢琴这件事,更多的是喜欢那种远远欣赏的感觉,一片不想走近去亵渎的圣地。
不想放弃,也没法深入学习,只能暂停。
但我没想让自己就这么停下,纠结是否去练琴的同时,另一件更有吸引力的事情已经悄悄进入我的生活。其实每天下班后,双脚不自觉的往书城走,那个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迟早有一天我会对自己妥协的,只是不想就这么轻易的放下钢琴而已。
书城的书每天都在更新,你永远不可能看完所有的书。当然我也没有那么勤奋,吃不了那么多的墨,只是挑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翻一翻。看一些杂志,了解时尚,了解动态,其实就是想学学怎么把自己弄的更漂亮,如何穿衣搭配,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接近想成为的样子。
一段时间后,对杂志兴趣蜕减。去了文学馆。在那待了两个月,各种心灵鸡汤,各种文学励志,着实被滋养了一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鸡汤里的生活好完美,大家都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如何爱自己,如何爱身边的人,如何发挥自己的温暖。此时的我精神上特别饱满,可经济上却一点也不宽裕,如何做一个鸡汤里的完美女神?
不过鸡汤也不是完全没用,至少我看到了许多许多我想象中的,但作者们已亲身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生活,现在我知道了,这种我想要拥有的东西,它是存在的。
鸡汤给了我一个梦,那就已经足够了,不要太苛求别人能给你的,人不可能在别人身上找到安全感的。
看来我得告别文学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