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叔在后台收到很多鱼友的留言,让我讲讲《西游伏妖篇》。
不敢怠慢,鱼叔刷了两遍才来写这篇推文。
刷第一遍的时候,跟很多观众一样,被特效惊艳到了。
特效是工业层面上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想象力。
尤其最后把孙悟空设计为石猴,简单是神来之笔。
孙悟空本来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TM才是齐天大圣好嘛!
在鱼叔的印象里,这应该是第一次孙悟空以石猴的形象出现。
难怪周星驰看了,都对徐克的这一想象力称赞不已。
但是鱼叔有两处不满意。
一是剧情拼凑;
二是表演尴尬。
这也是豆瓣评分之所以偏低的原因吧。
但是刷完第二遍,鱼叔有些改观。
分别来说说这两点。
先说剧情。
很多人喜欢把《西游伏妖篇》和《西游降魔篇》拿来比较,认为前者远不如后者。
但实际上,两部《西游》都是三段故事拼成一部电影;
无论结构还是节奏,基本是一脉相承的。
「降魔篇」,降的是鱼妖,猪妖和猴妖。
三者之间并无羁绊,最多猴妖制服了猪妖有一点关联外,鱼妖是完全独立的一段。
「伏妖篇」,伏的是蜘蛛精,红孩儿和九宫真人。
同样也是三段式,除了红孩儿是九宫真人的手下这一点关联外,蜘蛛精也是独立的一段。
然而。
「降魔篇」胜在鱼妖、猪妖和猴妖,分别对应了沙僧、猪八戒和孙悟空,整个故事瞬间得到了升华;
而「伏妖篇」缺少了这种升华。
其实不然。
表面上看,「伏妖篇」里的所有妖精是分裂的,缺少内在联系。
实际上,它们都归属九宫真人。
红孩儿和小善是九宫真人的手下,这点一目了然。
蜘蛛精其实也是,而且作用都一样。
三个都是为了离间孙悟空和唐僧。
蜘蛛精给唐僧的茶水下了毒,使唐僧失声,唱不了儿歌三百首,以致于无法训服孙悟空,引发孙悟空的杀戮;
红孩儿伪装的国王,非要唐僧表演,后来也造成了师徒的离间,最终唐僧不得不向孙悟空下跪,才挽回师徒关系。
九宫真人利用白骨精的目的更加直白,就是离间孙悟空和唐僧。
可惜,三次离间计都失败了!
最终不得不亲自出马。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
《西游记》里的妖精千千万,《伏妖篇》偏偏又祭出了蜘蛛精和白骨精。
鱼叔不说,你应该也还记得,《大话西游》中的白晶晶和春三十娘,就是白骨精和蜘蛛精。
这大概就是星爷的情怀梗。
以上便能看出,《西游伏妖篇》其实就是唐僧团队和九宫真人团队两者之间的一场战役。
唐僧代表的是佛。
九宫真人代表的是道。
真人本来就是道家的称呼,九宫真人的口头禅是随心随性,这正好对应了道家无为自化的要义。
所以,《西游伏妖篇》最终还是佛道之争。
结果当然是佛胜出。
这和星爷一向输出的价值观一致。
他在电影里多次提到「天下武功出少林」,并在《龙的传人》《功夫》《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都使用了「如来神掌」。
承受得了痛苦,方能成佛。
这是星爷经常在电影里传递的一个思想。
与星爷一样,徐克的电影也始终在讲人生的修行。
说完剧情,来说表演。
吴亦凡的演技还能再假一点吗?
吴亦凡答:能。
林更新的孙悟空和姚晨的九宫真人,表演基本是无功无过,但作为主角的唐僧,演技真是很尴尬。
不过开下脑洞就会发现,其实电影一开始就告诉你,唐僧在演戏。
李安说周星驰的电影是小孩子的东西,因为周星驰很耿直。
在《功夫》里,星爷饰演的街头混混阿星说:
难道我学过如来神掌也要说给你听吗?
结果大家都知道,他真的会如来神掌。
《西游伏妖篇》也一样,唐僧说我会如来神掌,但是我低调我不说。
结果大家看到了,他真的会如来神掌。
伏妖篇一开始,唐僧就获得了他师父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这其实类似《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颁奖情节。
这说明什么?
从一开始,唐僧就在演戏。
九宫真人派出蜘蛛精、红孩儿、白骨精,用了三次离间计,唐僧都知道,并且用苦肉计一一击退。
所以沙僧才会说,师父的套路深。
周星驰的电影虽是无厘头喜剧,但无厘头绝不是没有内在逻辑。
相反很多细节是经得起推敲的。
其实星爷的《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功夫》在上映之初,都遭来很多非议。
当年《大话西游》不止票房惨败,还被各大媒体评为十大烂片之一。
作曲家赵季平甚至拒绝署名。
《功夫》上映之初,不止吴镇宇批它是烂片。
可是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周星驰最被低估的电影。
这也是为什么解构周星驰会变成一种文化。
或许,多年后大家再看《西游伏妖篇》,也会有些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