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2》放弃跨年连播提前偷跑,毫无征兆突然下线,难道“网管”又要来了?

本周末,原本播放计划为周末更新,周六周日各两集的《心理罪2》,

毫无预兆的提前偷跑。

考虑到集数问题,本周又恰巧是乐视影视会员可以看到大结局的日子。

从原本周六周日各两集,到临时变更为周六一天四集直接放完大结局。

不少人没有看懂乐视这波操作的意义。

然而这还没完,

2017年1月2日早晨,当小编我再次在乐视搜索《心理罪2》时,

发现整个剧集毫无征兆的下了线。

是毫无理由的任性?

还是乐视放假出现操作失误?

或者,

是因为年后政策有变,审查后又要下线整改?

小编这样的猜测(八卦)并不是毫无理由,

毕竟对于悬疑类网剧来说,

刚刚过去的2016年可谓是一波三折。

网络剧的崛起,也不过就是近几年的事。

平时打开电视,在传统电视剧市场中,爱情、喜剧、家庭类电视剧长期“霸占”黄金档,悬疑剧的产量则相对较低。而电视剧领域的“稀缺”内容,正好是网络剧题材的首选。

在2014年之后,网剧的数量更是直线增长,佳作频出,更多影视行业专业玩家的介入与内容精品化的发展走向,令现在网剧的内容质量度丝毫不输电视剧。

网剧的春天可大致分为两个原因。

一方面,网剧的受众比传统电视剧的受众更年轻,悬疑惊悚、推理探秘类的作品通常节奏紧张、剧情烧脑,加上网络剧特有的花式卖萌耍贱,这样的形式比较受年轻受众青睐。而网剧相对宽松的审查环境,也为创作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可能;

另一方面,悬疑类网剧大多改编自热门小说,优质IP本身就自带大量粉丝和较高的话题度。经过高标准的改编制作后,口碑和点击量都排在前列,成为“良心剧”的多产区。

加上悬疑剧内容得独特优势,又能吸引来大批平台付费用户只为抢先看。

对于整个网剧市场来说,越是有用户愿意为内容埋单,这个市场就越能挣脱传统商业的捆绑,内容也就能越来越“良心”。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种良性循环下的网络剧模式,也许会成为未来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新趋势。

优质网络内容反输出电视台会愈加普遍,从多为喜剧向,上不了台面的小成本粗粝短剧,到如今可以网台联动优质内容, 网剧和电视剧的差距也会逐步缩短。

所以说,对于如《心理罪2》这样的优质悬疑网剧来说,

原本形势一片大好,但现在回头再看看,

悬疑类网剧的春天,似乎实在太短了。

早在2016年初,从张一山的翻身之作《余罪》悄没声息地玩“失踪”开始,来自广电总局的“约喝茶”行为开始越来越多 。

除了《余罪》之外,一并被下架的还有《灭罪师》、《暗黑者2》等多部网剧,

加上年初被下架整改的《心理罪》、《灵魂摆渡2》、《盗墓笔记》、《暗黑者》、《无心法师》等,以及还没播出就被举报,导致延期上线的《十宗罪》。

悬疑类网剧俨然集体呈现出一副“凛冬将至”的既视感。

而这次乐视全网独播剧《心理罪2》曾经一直打着“血腥暴力烧脑再升级”标签,

如今赶在年前毫无征兆提前偷跑,放完大结局,

紧接着有悄无声息的突然下线,

不免让人担忧,《心理罪2》可能成为2017年整改规范下的“第一枪”

如果猜测属实,那么除了乐视影视会员之外,

普通用户在整改后仅能看到“删减版”的大结局。

通过《心理罪》第一季的下架原因来对比分析,当时提出的:犯罪过程血腥暴力、歧视精神病人、形象塑造不符合国家标准等种种因素,

在乐视独播的《心理罪2》中似乎体现的更“变本加厉”。

如此看来,下线原因为整改的可能性极大,

而这样无疑是对非会员用户的一拳重重暴击。

被要求下架的网剧,运气好的可以整改再审后重新上线,运气不好的就是永久停播。

但即便这些被下架的网剧大部分在整改后又重新回归各大网络平台,内容也会大打折扣。

如《法医秦明》整改后大量的马赛克以及人设的残缺与剧情的缩水令剧迷抱怨不停;

删减版的《心理罪》第一季重新上线后,广大网友也都并不买账,

甚至有网友称:“删的都是拍的好的部分”。

毕竟,观众将“删减版”戏谑地称为“阉割版”,是饱含相当一部分情绪原因的。

对于目前网剧“自审自播,先审后播,不审不播”的“自审”制度来说,

模糊的红线在2017年整改的高力度下,随时有可能被拔高收紧。

而当审查制度上的优势渐趋微弱之后,既要符合严格的监管标准,又要在艺术上有所突破,满足口味挑剔的观众,这无疑对制作方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而网络剧的“黄金时代”在2017年是否还能持续,的确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