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最有影响力的IP有且只有它——
星球大战。
2012年,迪士尼斥40.5亿美元的巨资买下了由“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一手创办的卢卡斯影业(Lucasfilm),随即制定了星球大战系列的重启计划。
2015年12月,《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如约而至。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首映票房5700万美元,打破历史记录。
首周末票房2亿4700万美元,打破历史记录。
北美最终总票房9.37亿美元,超过《阿凡达》,成为北美影史最卖座的电影。
一言以蔽之:丧心病狂。
这个12月,新的一部星战电影又如约而至了。
严格来说,它不能算是一部正统的“星战”,它是星战系列的首部独立外传。
就是它——
《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作为“星战”家庭的一份子,《侠盗一号》自然也实力不凡,一上映即席卷了北美票房。
首周末票房1.55亿美元,仅次于《原力觉醒》,成为北美影史12月首周末票房第二高的电影。
主流口碑网站也给了《侠盗一号》不错的评分。烂番茄新鲜度85%。
IMDb也有8.1分。
从各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成色非常不错的电影,没有给“星战”大家庭丢人。
然而,当电影放映最后一幕——众望所归的与《星球大战:新希望》结合起来,我在兴奋之余,却不禁一阵失落。
因为我还是隐隐感觉到,这虽然是一部外形上与星战足够相似的电影,但在内核上,它有对星战的叛逆基因。
作为一部外传,《侠盗一号》的处境是非常微妙的:绝大部分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整部电影的起因和结局。
起因是承接《星战前传》的结尾——坠入原力黑暗面的阿纳金·天行者化身黑武士(此处应该有BGM),加入帝国军并开始建设死星。
结局则当然是星战正传三部曲的开端——莱娅公主带领的同盟军获得了死星的设计图,为宇宙的未来留下了新希望。
这种整体框架已经被完全定死,而且是被地位崇高的经典完全定死的电影,无疑是非常难以处理的。
一方面,它需要顺畅的把两部经典合理地连接起来。
另一方面,作为星战系列的第一部外传,它还需要做到独立成章,让非星战粉丝也爱看。
令人欣喜的是,《侠盗一号》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这两大任务。
从设定上来说,《侠盗一号》很聪明的将女主角琴·厄索为首的一群乌合之众作为主角团,并(重度剧透预警)非常丧心病狂地设定了主角团全灭的结局,避免尴尬——出现本作中的角色无一在正传中出现。
如此大胆的处理,体现出主创团队的魄力。
更为难得的是,《侠盗一号》通过讲述女主角琴·厄索与父亲盖伦·厄索的故事,为正传电影填上了一个大坑。
在星战正传的第一部《新希望》中,死星为何有如此严重的设计缺陷、同盟军又是如何得知死星的设计缺陷,这是数十年来星战系列一直没有解决的一个谜题。
在《侠盗一号》的剧情设定下,盖伦·厄索被迫作为帝国军的首席工程师,由于并不赞同帝国军的理念,故意给死星留下巨大的设计缺陷,并通过信息鼓励女儿夺取死星设计图。
这样的剧情设定不仅弥补了星战正传的“死星bug”,也将女主角琴成功塑造成了整部电影中最立体的形象。
从独立成章的角度来说,脱离掉“星战”的背景,《侠盗一号》首先是一部大成本重量级电影。
亮眼的票房成绩已经足以说明,《侠盗一号》在这个层面完成的也非常出色。
故事的主线,讲述的是这支名为“侠盗一号”由不同族裔(而不是物种)构成的敢死队,成员们如何相识、组队、潜入帝国军的基地并最终成功偷取死星设计图的故事。
这种英雄拯救世界的戏,《侠盗一号》完成的非常不错:故事讲述、叙事节奏、演员表演都相当好。
不得不提甄子丹饰演的“盲侠”奇鲁·英威,不仅贡献了精彩的打戏(有外国网友戏称他是太空叶问),还凭借他的一句口头禅对白,成为了全片中最有绝地武士气质的角色。
我与原力同在,原力也与我同在!
I am one with the Force, and the Force is with me!
(甄子丹:停!你们几个先别打我,让我拿杆子自拍一张再战)
《侠盗一号》最亮的还是战争场面。
在以往的星战电影中,要么是宇宙飞船间的太空战,要么是手持光剑的大师们的近身战。而《侠盗一号》中大力渲染了地面战争的场面。
主角分队潜入帝国军的太空基地后,与风暴兵们进行了大规模的交火。地面战争的压迫感和真实感,让我第一次在星战系列电影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战争属性。
当然,作为星战系列的电影,在卖情怀刺激老粉G点这个工作上,《侠盗一号》也是不遗余力。
比如主角团中的机器人K-2SO,明显就是正传中C-3PO的人(机器人?)设。
比如经典对白 “我有不好的预感”(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的出现。
比如黑武士一段精彩到无与伦比的个人秀,真是能让粉丝爽翻天了。
而电影最后一幕出现的年轻的莱娅公主,更是足以让星战粉激动到痛哭流涕。
其实,能看到这些,我们还有什么感到不满的呢?
然而,正如上文所说的,我还是忍不住感到一阵失落。
《星战》的内核是什么?其实剥离掉华丽的科幻外壳,星战系列是一出发生在外太空的……家庭伦理肥皂剧。
这可不是我瞎扯的。在一次采访中,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亲口说道: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星战其实是一部关于家庭矛盾的肥皂剧——它跟宇宙飞船并没有什么关系。
(People don’t actually realize it’s actually a soap opera and it’s all about family problems – it’s not about spaceships.)
这……乍一听似乎有点毁三观,但仔细想真是这么回事。
为什么整个星战系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就是《帝国反击战》的那一句:
我是你爸爸!
醍醐灌顶。
好吧,这个设定确实不那么好接受。
但它至少折射出一个点:真正让星战深入人心的,不是光剑、原力和宇宙飞船,而是鲜活的角色和他们之间的立体关系。
大义凛然的卢克·天行者、桀骜不驯的韩·索罗、优雅又不失干练的莱娅公主。在当年的特效已经无法震撼到现代观众的情况下,是这些角色带我进入了星战的世界。
除了主角之外,欧比旺、尤达大师、达斯·维达……这些角色也都鲜活得让人难以忘记。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评论认为《原力觉醒》照搬《新希望》基本设定的方式很low,但我依然非常喜欢它的原因。
因为在看《原力觉醒》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主角——蕾和芬的成长,我得以和他们一起重新走进星战世界。这让我找回了第一次看星战的感觉。
(姜文摇身变姜武)
然而在《侠盗一号》中,这种感觉完全消失。
我能理解主角琴受到父亲的感召,参与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但除了她之外,直到电影结束,我始终没有理解:为什么主角团中的其他成员愿意跟着琴一起去送命。
甚至再往前回溯,我压根没明白甄子丹和姜文怎么就成了琴的忠实伙伴。
(姜文和甄子丹这对老gay看得我脸都红了)
群戏的角色塑造固然有难度,《侠盗一号》试图一次给我们介绍如此众多的新形象也足见其野心。
但不合格的塑造导致角色的脸谱化,缺乏合理的动机而使剧情的推进缺乏说服力,这难免让人感到失望。
而且,随着主角们全灭的结局,我们也不会再有机会在电影中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前世今生。这也不免让人感到遗憾。
总而言之,虽然形似,但略显失神。足够精彩,但不够星战。
即便如此,对于星战粉们而言,《侠盗一号》依然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大作。
我们怎么可能不走进电影院,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侠盗一号》呢?
哪怕是为了再次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死星、灭星者、X翼战机和全地域装甲载具。
哪怕是为了气吞山河的达斯·维达再次霸气外露的大杀特杀。
哪怕是为了大银幕上再次出现的莱娅公主。
2016年12月27日,莱娅公主的扮演者凯丽·费雪在洛杉矶逝世。
这位一生轰轰烈烈的奇女子,年仅60岁就与我们挥手作别,留下了她写在自传中、和她的人生一样传奇的讣告:
我淹没于月光之中,被自己的胸罩勒死。
(I Drown in Moonlight, Strangled by My Own Bra.)
世间再无莱娅公主。
你与原力用在,原力也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