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来守丧,中间能上床,结尾能出柜,这部电影却让我想哭哭不出来!

今天是新年假期第三天,你看电影了吗?推荐一部老电影吧,名字叫《离别七日情》。

看看片名,有木有一种深沉,又让人揪心的感脚。可偏偏它的讲述很平缓,很安静,娓娓道来般的抖落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淡淡的只有温馨,只能感动。

这是一部喜剧片,却可能会让你流下眼泪,这就像是一部简单的家庭生活剧集的浓缩版,却让我读出了心酸和艰难。生活是什么?生活是生下来,活下去。但又不仅仅是如此,它意味着责任,亲情,付出以及幸福和为了幸福付出的代价。

那些漂浮在时光最后尽头的阳光下的,却是丧偶的母亲居然是一个隐性的同性恋者的事实。那些漂浮在时光最后尽头的阳光下的,却是丧父的长子居然被上司戴了一顶绿帽子的事实。那些漂浮在时光最后尽头的阳光下的,却是兄弟姐妹们日复一日的争吵和埋怨的事实。

就因为上述诸多叙述的事实,让影片在喜剧的笑料中抹出一层层忧伤的调子。可这忧伤才是生活的本身啊,谁的生活不这样呢?主演之一杰森?贝特曼通过自然的演技在此片脱颖而出,把一个没了老婆,丢了工作,失去房子,又经历丧父之痛的中年男子刻画得入木三分。

好看的电影有很多,但可能讲人性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七日,是西方宗教里上帝创造人类的日子,七日,是中国传统伦理守丧的日子。而美国人也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让所有兄弟姐妹守丧在父亲的家里。这是一幅串联起每一个人物而构建出来的群像。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不堪和生活的磨难,却用喜剧包装起来,想笑时又忍不住想哭。故事是吵闹的,是夹杂着性和好玩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对白就很好玩,美利坚人民的调侃与幽默似乎是天生的。他们的伦理道德也很好玩,他们在七天里守着孝道的伦理,中间还能上床,结尾还能出柜,这寓庄于谐的幽默感,或许是好莱坞剧情片的一大特色。然后,曾先森会在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感动,因为杰森?贝特曼哭了,接着好多人哭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际遇,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不如意。但他们依然可以在教堂祷告时躲进房间吸大麻,但她们依然可以在守孝七天时跑到酒吧喝酒。这才是,我们的人生,在别人的人生尽头里,我们可以尽责尽职的哭泣,也可以小打小闹的开玩笑,可以上床可以砸老板的汽车,但是生活依然会继续。

人物未平均用力,有侧重点,其中小人物贾德是通篇故事的亮点,他从自卑无奈到诙谐愤怒,到感人到拥抱自己的妹妹,到找到自己的真正爱人。杰森?贝特曼成功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小男人,这是一个介乎幽默与心碎的角色。因为他的小,因为他的自卑,所以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博取了我们的同情。因为他的幽默,化解了生活的苦难,还原了生活的本质,应该说人物的性格,面对艰难处境的态度,是可以感染和打动人的。

亲情是整部电影的主题,在叙述的过程中,把守丧这个人之常情摆出来,让人物聚集,然后通过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的冲淡,这部电影做到了一种轻盈却有力的表达。感动的都是瞬间,细节已经是最美的东西,而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七天来守丧,中间能上床,结尾能出柜,这部电影却让我想哭哭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