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拗不过政策,丰田画蛇添足推卡罗拉/雷凌插电混动

图文 | CLS

汽车的技术一直被三种力量左右。一种由工程师掌控, 一种由市场掌控, 还有一种由政策掌控。在三种力量引导下,诞生出形态各异,优劣兼具的种种汽车。

很多时候,技术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相辅相承,市场成为了引导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汽车发展的一百年中,技术带给我们无数的经典,比如舒适到极致的劳斯莱斯、科技感爆棚的特斯拉又或是传承运动基因的法拉利。但政策的力量如同一双巨大有力而又无形的手,高效节能的政策限令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为了政策而花样百出的种种举措却令人啼笑皆非。比如企图能过越来越少的发动机气缸来实现节油,让用车品质不升反降,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疑问?

丰田技术曾经做出选择

石油储量的减少和日益增大的环境压力都在告诉我们是时候思考大力节油或找到石油的替代品了。在市场形成之前,丰田凭借技术的直觉选择了强混技术,也就是HEV油电混动技术。这项技术旨在提高燃油的利用率,实现节约燃油。在HEV技术发展的几十年间,丰田推出了多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并得到多个市场的认可。

第四代普锐斯

中国市场,丰田早在2005年就引入了搭载HEV油电混动技术的明星车型——第二代普锐斯,并在随后带来了多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尤其是在丰田将该技术的核心部件引入国产之后,推出了售价亲民的卡罗拉/雷凌双擎车型。丰田HEV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也进展十分顺利。就在丰田以为可以在强混技术上一条道走到黑的时候。中国市场对新能源车的定义出台,仅有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型被定义为新能源车。

丰田苦心经营多年的HEV油电混动技术不算新能源了。

面对政策丰田再次选择

虽然早在2016年,丰田就曾表示将在国内推出插电式混动车型。即便如此,想必丰田的内心还是很纠结。终于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丰田发布了卡罗拉和雷凌的插电式混动车型。正式宣告丰田在中国市场有了符合政策规定的新能源车型。

毫无疑问,这两款车型专供中国市场。

简单介绍一下这两款全新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在外观上基本上沿用了卡罗拉/雷凌双擎的设计,只是在前脸加入了更多的蓝色点缀并在车身上增加了plug-in标识,强调其插电式混动身份,另外就是多出来的充电接口。内饰方面则完全沿用之前的设计。

卡罗拉插混

雷凌插混

政策强迫下的特供画蛇添足

“特供”按字面解释就是特殊供应。这个词本身为中性词,但是放在不同的地方却分别表示褒贬。在汽车市场全球化的如今,车企实际上非常不愿意给某个市场特供,因为这样会增加很多成本,但是对于一些非常重要而又有特殊需求的市场来说,特供车型又显得非常有必要。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九年销量全球第一,越来越多的车企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在中国投放特供车型。这些车大多市场表现优秀,乃至于很多“歪果仁”很羡慕中国的特供车型。不过“特供”有好有坏,今天我们说的这个特供车型恐怕就有点透着无奈与唏嘘。再一次品尝特供,不知中国消费者的心情如何。

其实大家都清楚,丰田的HEV技术并不需要充电。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发动机低负载的情况或者可以能量回收的情况下,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在发动机效率低的工况下采用电驱动车辆,从而实现燃油的高效利用,最终节油。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插电式混动系统,这套系统强调插电,也就是尽可能用电驱动车辆,燃油只是增加车型行驶里程的备用方案。这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而在中国市场搭载强混技术的卡罗拉/雷凌双擎却无奈地向着插电式混动转身。

编辑有话说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强混和插混技术到底哪个更加优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政策这只大手的左右之下。强混技术很可能在中国走向末路,而插混将独霸天下。在笔者看来,在汽车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为地通过政策来限制技术的发展得到的结果有一半的可能是错的。为什么不把市场交给技术,让同为新能源的强混技术在政策上得到同等的待遇,至于在发展过程中,谁能够笑到最后。技术本身应该成为左右其命运的最重要的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