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销量吊打5系,如今一落千丈惨不忍睹,优惠十万还被E级踩

奔驰、宝马、奥迪在国内几乎就是豪华车的代表,虽然人们习惯将它们称为同一档次,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从本质上来讲,奔驰更胜一筹。在过去,由于奔驰的固执和一意孤行,销量长期被奥迪、宝马压制,甚至出现断崖式的差距。奔驰终究抵挡不住市场的诱惑,从这一代S级就开始迎合市场、取悦消费者。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一代S级多受欢迎啊,简直就是重新定义豪车。这种说法当然没有错,但正因为迎合市场才有了口碑如此好的全新S级,如果按照奔驰原来的策略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产物。

除了S级的迎合市场,奔驰也采用了当今比较流行的套娃。成功打造了C级,C级一直都是奔驰的软肋,自诞生以来一直就被3系、A4L打压。但这一代C级却打破了这一格局,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豪华中型车王者。不仅表现在一等一的销量,而且在全方面都超越了竞争对手。

老款E级当时的处境,很多人都很清楚,纵然优惠十几万月销量都保持在3000台左右,别说跟奥迪A6L,就是和宝马5系相比,都相差甚远,销量基本不属于同一梯队。但全新E级却彻底改变了这一态势,全新E级不仅完全套用了S级的外形,就连内饰都是一模一样的照搬,基本就是缩小版的S级。全新E级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毋庸置疑会成功。相对比C级,E级更为成功,不仅超越了宝马5系,还大幅度领先于奥迪A6L。2016年12月奥迪A6L销量为6178台,奔驰E级销量为10167台。而且奥迪A6L终端优惠已经接近10万元,奔驰E级则基本没有优惠,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大幅度领先,可见E级多么厉害。

奥迪A6L之所以能长期称霸国内中大型豪华车市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奥迪是第一个进入国内市场的豪华品牌,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吃独食状态,有着先入为主的先天优势和根深蒂固的品牌知名度。第二,由于奥迪入华较早,而又极度重视国内市场,进行了很多本土化的设计,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加长,甚至影响了整个国内汽车行业,确实非常霸道。奥迪坐落于一汽集团,很早就进入政采,成为大领导的专属座驾。纵然没有奔驰S级价格高,但格调和档次却不输S级。这种官车形象优势对A6L支撑确实非常大。通过以上三个最为核心的原因,成就了奥迪A6L,很长一段时间5系、E级都只能乖乖尾随其后。

任何事情最怕的不是慢,而是停,随着A6L退出政采,基本没有任何创新和国人之处。但竞争对手5系、E级却一直在追赶。奥迪所谓的加长优势已经不再是优势,因为只要5系、E级愿意,只是时间的问题。第一个对奥迪A6L形成压力的是宝马5系,其实早在3年以前就基本和奥迪A6L平起平坐了,而且同等配置5系价格要高于A6L。那个时候A6L就已经意识到危机,确实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这一切似乎无济于事。尤其全新奔驰E级的出现,更是让A6L雪上加霜,销量雪崩式的下滑。

很多人可能都在思考,奥迪A6L到底输在哪里?输在品牌?输在豪华?显然不是,因为直到现在,奥迪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一点都不输奔驰、宝马,A6L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豪华车。宝马的核心诉求是操控和运动,奔驰的核心诉求是舒适与豪华,而奥迪的核心诉求是什么?真的很难用四个字或者一句话去描述。表面上看,这并没有什么,只要是豪车管它诉求不诉求的。但直接对应的问题就出来了,既然诉求不明确,那么它应该卖给谁?喜欢操控和运动的群体肯定购买5系,喜欢豪华和舒适的肯定选E级。虽然说有中间状态的群体,但已经被搂的差不多了,关键现在的主流消费群体逐渐偏于年轻化。诉求不明确,目标客户群模糊,导致A6L的推广、营销策略盲目,这也许才是A6L快速下滑的根本原因。通俗的讲,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点其实更为可怕,会输的无声无息。

以上所说的这些,很多人可能不太认可,因为短时间内并不明显,这种品牌价值会逐年下降,直到跌入更低档次的梯队。如果不明白什么意思,可以看看丰田皇冠的今天和过去。皇冠曾经也是和A6L平起平坐,但随着品牌价值的消退,皇冠销量持续走低。虽然自己定位中大型豪华车,但消费者不认,也就等于无效。虽然价格已经跌入30万以内,但依然不会有好的销量。这就是所谓的找不见位置,血淋淋的现实案例。要不想成为下一个皇冠,必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