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力度下降 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

2017年1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宣布决定,自2017年元旦起,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具体政策措施包括:补贴标准按电池电量分档累退,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20%。

显然,这将对市场玩家产生影响――补贴力度的下降,势必引起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上升,动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导致销售额的下降。

2014年底,新能源汽车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直接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迅猛发展。受益于政策红利,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33万辆,占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1%。中汽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1.7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7%。

据中证网援引WIND数据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42.99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核心利润323.59亿元,同比增长21.9%。这些巨额增长的背后,是我们无法忽视的政策驱动:居民购买新能源车辆缴纳的购置税减半;政府对研发新能源的企业进行经济补贴;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免摇号、不限行等巨大的政策利好。

而新能源汽车的玩家和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大批互联网玩家正在入局。其中,包括车和家、小鹏汽车、法拉第未来等互联网企业。

新能源汽车正处在一场拔河之中,一头是补贴消减、红利退潮、环保争议、技术不成熟等诸多制约因素,一头是电池电路技术的不断成熟、新材料的进一步探索应用、安全与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整个行业需要尽快真从概念回落尘土。

(作者:JC责任编辑:江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