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还会对两轮骑行情有独钟?

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来说,不一定人人有四轮车,但却家家都会有一辆二八大梁的自行车。“飞跃鞋,梅花牌运动裤,二八大梁车,如果我孩子学会了自行车,做父母亲的当然就更加高兴了。”一部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纪录片在开头便奉献了当年中国家庭教育子女的必经阶段——骑车。那时候最欢乐的事情无非是让爸爸骑着凤凰牌单车带着我去街上晃荡几圈,颠簸的后座上虽然空间狭小,却承载了一整个童年的回忆。随后镜头从一个穿着80年代爆款的小白裙女孩换成为穿着白色网球鞋发型老成的少女。在一组组排比的镜头中,只见教师们骑车、邮递员骑车、馆长骑车,所有的男女老少们都蹬着自行车向远方驰去……

1790年,法国人希布拉克骑着自己发明的两个轮子架着一个木板的Celerifere,在巴黎公园前面的大街上大秀特秀。这个装置没法把控方向,骑手需要在上边倒腾着腿蹬地才能前行,“休闲小马驹”是当时的人们对自行车早期的雏形定位,更有甚者会将它DIY成龙或者狮子这一类的猛兽。

27年后,纯为替代马而诞生的自行车原型诞生,德国巴登公爵领地上的巡林员德莱斯在1816年坦博拉火山爆发,欧洲大陆谷物欠收,马匹紧张之时,发明了可转动的车架来改变方向,有鞍座提供的骑乘机器——Laufmaschine。不过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马并不是那么容易好被取代的,德国民众在Laufmaschine出现之后大肆嘲笑“骑车”旅行的德莱斯,即使他的车在一次比赛中几百过一位名流的邮车,人们还是不买账。如此的雏形随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法国的米乔父子在车子的前轮安置了下坡时会很惬意的“歇脚板”,随后他们为了让轮子转动的更快,特意将歇脚板换成了脚蹬板,这才吸引了贵族的注意。但由于这个时期的自行车安全系数偏低,再加上一些经济因素,穷人是不太能够接触到自行车的。但随着自行车的逐渐发展,就像中世纪骑士钟情于洒脱忘我的白马,曾经被称为“震骨器”的刺激自行车也似乎取代了马成为显示身份的新宠。

创立于1810年的标致公司,至今仍是法国市场中最重要的机动脚踏车生产商

1886年,波普制造公司作为美国最古老的自行车 厂商之一,由Albert Pope于1876年在波士顿建立,世界上第一位环游世界的女骑手Annie Londonderry,就是骑着该公司生产的Columbias自行车游遍世界。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自行车的大批量生产使得越来越多的穷人开始能使用,在一战、二战时期,由于战争物资的需求,人们日常的骑行被强行打断。单车骑行观念早已根深蒂固的荷兰人如今揶揄德国人还会提到“还我的自行车”——因为荷兰在被占领时自行车就被拿去提取钢铁和橡胶了。不过在军队中,自行车依然有着用武之地。1870年,在自行车链条还没有发明之时的法国普鲁士战争中,初恋自行车的法国人派出了侦查用的小队,他们的坐骑便是骑着都有些危险的前轱辘巨大后轱辘巨小的自行车。19世纪末期,南非第二次布尔战争的获胜者英国在已能安全行驶的自行车上尝到了甜头,战场信使开始用自行车传递情报,巡逻兵还可通过架在铁道上的自行车侦查敌情。

1886年,法国改良了折叠自行车,使其可以挂在背部,开始首次自行车演习。到了1900年,每一个法国军营都配有一名自行车骑兵负责侦查和传递军务。一战期间自行车被意大利和瑞士带头运用到战争中,可以突破高山等地形的限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不想倒下,就不要停止踩踏”,关于他的那些发明,都是在踩自行车时想出来的。

自行车在战争中的战略部署,典型的成功案例是来自日本的“银轮部队”,这支参与马来半岛之战的5万人部队配备了12000多辆银色轮子的自行车,依靠着自行车的高机动性和负重能力,以奇袭等战术击败了原本更擅长丛林作战的英国驻军。但自行车并不适合改造成武器,之前为之增加枪托、支架,在车把上安放枪械扳机等奇怪设计都有过尝试,但因为太考验操作,基本无法留名后世。后来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自行车已经基本告别军队,世界上最后一支自行车部队,形式大于内容的瑞典自行车部队于2007年解散。

作为曾经的自行车王国,中国的骑行习惯并没有得到延续。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已经从1986年的62.7%下降到了如今的10.1%,与之对应的是机动车保有量的猛增。中国曾经的自行车经验,还为已度过汽车革命的老外们提供了骑行的理由。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在北京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老布什就喜欢经常骑着车在四九城闲逛。

让我们再来看看自行车的演变史和那些千奇百怪的未出街产物吧,总之人类在这个两轮上下的功夫并不亚于如今的汽车。

或许现如今,这个生活工具的使用率正在逐渐减少,但它始终都无法被替代。无论出生在哪个年代,它都链接着每个人。对了,如果你是个狂热骑士,骑自行车的时候,你会发现,人居住的距离就是人骑行到极限的这个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