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能“自由切换”的背后是什么?

任何产品的畅销总是反映了一定的生活方式或变化,尤其是汽车产品往往是一种社会表情的呈现。如果把这种“变化”和“表情”放在新世纪以来汽车消费的长廊里来看,汉兰达代表了只是一种“态度”,背后则是时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的动态反映,代表了生活者的态度,而不是消费那么简单。

汉兰达能“自由切换”的背后是什么?

撰文/颜光明

有专业人士对汉兰达做过客观的评价:“比我贵的没我实用,比我便宜的没我品质好。”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评价还不如说是总结。道出了这款车为何好卖的原因,也揭示了其坚挺的奥秘。尤其是二胎政策出台之后,这款车更是炙手可热,契合了需求,风头正健。故有人说,这是7座SUV的标杆,也有人说,这是目前关注度和对比度最高的车型。甚至有人说,这是SUV市场细分的经典代表。

我想,这只是一种表象。任何产品的畅销总是反映了一定的生活方式或变化,尤其是汽车产品往往是一种社会表情的呈现。如果把这种“变化”和“表情”放在新世纪以来汽车消费的长廊里来看,汉兰达代表了只是一种“态度”,背后则是时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的动态反映,代表了生活者的态度,而不是消费那么简单。

透视SUV热的背后,看来还是“一车三用”(轿车的舒适性、越野车的性能和MPV的空间)的概念被接受,其次是,皮实、耐用、性能、多用途等着力点变了。尤其当以城市冠名的SUV推出之后,实际上已是去越野的多功能车。这种变化使得SUV与越野已若即若离,成为汽车的一个品类,淡化了专业,趋于世俗。把消费当作了新趣的行为。

SUV是美国人的发明。无论是寻根,还是改进,老美在玩SUV上算得上是鼻祖。但在商品力上却玩不过日系SUV。不仅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有趣的是,凡是美式日系车在中国就较易接受,其中汉兰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人们对美式SUV的“根”是认可的,但在产品上存在体感差异(如在设计、做工、使用、实用性等)十分明显。2009年,汉兰达从美国引进,在众多SUV中块头最大,一看便知美式风格,高大威猛,做工细腻,却不失铁汉柔情,颇受关注。后来竟成了卖点,使不少用户看好这款车的原因之一。

“这是宜家宜商的车。”这是我在采访上海第一位汉兰达车主时他对我说的。在大型SUV还属于小众车型的当时,我不认为这是精明,而是颇具眼力的洞察。后来了解到,车主是个内行人,换车时已经做过功课,在同级车中除了豪华进口车外,就是汉兰达一枝独秀。印证了“比我贵的没有我实用”的事实。车主原先就是干汽车出身,后跳槽当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在他看来,这款车很适合他的身份及对家的照顾,在生活和工作上可以自由切换。

“无界限”是汉兰达的定位,也是一句广告语。后来周围的朋友看好它,引起我的关注。我有一位画家朋友换车时也看中了这款车。我问他派什么用场。他说,“这是我的工作车,也是我的伴侣。”因为经常外出写生,需要很大的车厢空间(堆放行李和画具),又要跑长途,适应不同的路况条件,其多用途的越野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后来仔细一想,这款车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它的自由切换度确实很大,对于画家来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一点都不夸张。尤其是一些商务人士也喜欢汉兰达,这是出行,接待客人都比较给力的车型。一位医生告诉我,他看中这款车还是“大”,因为家里人多,外出方便。当时买这款车还加价。我问他购买的理由,他说是受在美国进修时看到美国人都喜欢这款车的影响。

后来我考察了一下,汉兰达的用户并不完全是一群消费者,而是一群会工作又顾家的生活者。他们并不缺购买力,有独自判断力的用户,把适合自己的汽车当作了一种表达,即不冲动,也不出格,更不会盲从。所以,在众多的SUV中,汉兰达的与众不同,就在于能开出不一般的“气质”(生活事业并举,家庭结构更趋完整的车主形象),吸引了类似成熟的用户。所以,我把此类车主归结为生活者,是基于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也是走向成熟年龄段体现。因此,如果说汉兰达现在走俏是抓住了二胎先机的话,还不如说是“无界限”定位的意外收获更为妥切。还是车主说得实在,“一车多用,全家满意”,这才是这款车的价值体现。我想,离开了“产品自由切换的品质和人性化设计”所营造的需求也就无从谈起。

“比我便宜的没我品质好。”这是一位旅行家的体验。在去品牌化的今天,汽车品质才是最好的口碑。当我采访这位旅行家时,他告诉我,同样是SUV,汉兰达可靠性值得信赖,它就像流动的家,走得再远都有安全感。我相信,这是老司机说的话,仔细咀嚼,话里有话。

这使我想起老上海的一句俗话,叫“识货”。凡是被认为是“识货”的朋友,都是懂行的人,或会生活的“老克勒”。无论是吃还是买或是玩,并不以赚便宜而沾沾自喜,却以不会上当,物有所值认为有面子,与精明无关,但与眼界相关。从这样的角度看,买汉兰达的用户都是识货的朋友也许不会错。

2016年12月31日

修改于201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