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到2017年了。还记得前两天某个下午,约3时左右,机智的咱已然办妥当日事宜,并于人广品完靓汤,准备返回大松江。
在网约车们即将开启的疯狂加价之前,咱通过UBER优雅地搭上了一台进口X1。
“师傅,你是不是宝马死忠粉啊?咋不买国产X1呢!”
“我不是死忠啊!还别说,我保养的时候,是试过国产X1的,还真开不出差别啊,还有那后排……那价格……”
“那你当时咋不买?”
“毕竟还是太年轻!!!兄弟,等你买车你就知道了,啥运动啊后驱啊,真真儿都没接地气儿重要。你要是对X1感冒,我建议你直接上国产X1得了…”
“呃…”
那么问题来了,说到变革,Honda的年轻化,带领它重新获得挑战丰田的实力;而斯巴鲁不变的匠心,却似乎没有在中国市场奏效。
宝马为市场而变,如何才能将纯粹与变革的天平校对平衡?
▼
宝马之变
去年是宝马成立的第100周年,也是刮起变革之风的一年。
这份改变,在技术上,体现于ULK平台、三缸发动机技术的引进。如果一定要具体到某个车型的话,拿国产X1做例子再适合不过。
国产X1经历了无数键盘车神的口诛笔伐——宝马专业制作拉皮车、三缸机型简直是对纯粹宝马的亵渎;ULK前驱平台的使用,是对宝马后轮驱动历史的颠覆。
仿佛一瞬间,所有人都认为这种改变,是妥协,是离经叛道,是百分之百错误的。
他们心中的宝马,就必须得倔强着,年复一年追求驾驭的纯粹。
回到UBER上的对话,对于那些一味贬低国产X1的人,咱以为——在本土化生产方面,宝马已从“在中国生产”过渡到“为中国生产”。
对于市场,宝马总能戳中需求,加长轴距后的“X1 PLUS”,该雅号足以佐证消费者对新车的爱慕之情;
对于价格,宝马在16年进一步完善了与华晨的合作,不断推动华晨工厂产能与品质的提升。同时不断优化经销商网络,总销量的突破是对于宝马本土化战略的有力肯定;
对于性能,现实情况是,前驱平台完全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用车需求,三缸引擎也完全能够提供充足的动力。
其实,无论是对于国产X1还是二系旅行,买家都鲜有反馈动力不足或缺乏操控乐趣。
那么,为顺应市场需求而作出的改变,就必须是可取的。
结果,艰难的2016,宝马还是在中国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目前为止涨幅11%),且前11个月的总销量超过上一年全年销量。
其中,3系和5系在前11个月的销量分别超过10万辆和14.5万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五系又将夺得豪华品牌单项车型销量第一;SUV市场,X系列占据了宝马总销量的30%;X1借助国产之力,一度月销量近7000,可谓热得发紫;X5也实现了近20%的增长。
▼
宝马之守
对于宝马的拥趸们而言,宝马可能是除911之外,最“不变”的厂商之一。当然,它是以亲和市场的方式:限量版的M4GTS,展现出M4最纯粹的一面;而作为“最为纯粹的M”宝马1M的继任者M2,添加了一些乐趣,瞬间成为市场的宠儿。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讲,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绝不只是靠激情造车,靠技术吃饭。许多古老的欧洲品牌如罗孚、萨博等,就是反例;反之,沃尔沃都迈出了“迟来”的国产步伐。所以,一来庆幸的是宝马是本土化战略方面的佼佼者;二来,宝马在能够向经典致敬的地方,一定会不遗余力,就像一以贯之的M精神。
变与守,在品牌充满智慧的梳理下,平衡立现。
▼
这,正是宝马的两宜之计。
放眼2017,康思远表示,“今后几年,结合全球范围内宝马的全新‘第一战略’,宝马在华将继续保持品牌年轻化,提高品牌感召力,尤其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通过数字和社交化的方式与他们建立牢固的联系。”
因而今年,我们将继续看到M系、i系和X系性格鲜明地簇拥着宝马向前行进。
至于新车,2017年宝马将在中国推出14款,已经明确的全新产品包括宝马第五款国产车型全新BMW 1系运动轿车、第七代BMW 5系、“史上最快的宝马”BMW M760Li、新一代MINI COUNTRYMAN,以及X1插电式混合动力、之诺60H。
这其中,X1进入混动市场,也进入到年轻人新的视野范围;一系三厢轿车圆了躁动骚年“20万买三厢宝马”的梦;而在M760Li之前,7系从来没有推出过M版本,就连配备了16缸的767i,也没有被冠名M,因而此次M760Li的推出,也是宝马塑造7系运动形象的重要一步,想必又会圈得一票年轻富豪粉;新5系将会传承宝马一贯的运动性能和驾控乐趣——50:50配重比、后驱、霍夫迈斯特拐角,经典在年轻人手中继续传承。
想来新的一年,宝马仍会大踏步地跟随市场之变而革新。但是在宝马的拥趸眼里,宝马最纯粹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所以在2017,或许三系仍会是运动轿车的典范;五系仍会是豪华轿车的单系最佳;X1仍会是最受年轻人喜爱的SUV……
毕竟,百年宝马一定会用各种方式捍卫自己的江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