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草鞋的农民能通过上网发财致富吗?

让农业电子商务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文 | 刘德伟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短板。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多年稳定增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突出表现为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产销体系不健全、品牌建设滞后、经营效率偏低,致使农产品供给结构对居民需求结构的适应性较弱,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经济工作四大任务之一,足见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也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期,我国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为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农民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有利于重塑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推动一些涉农工商企业完善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前端向农业种植养殖环节延伸,后端向营销服务环节延伸,实现工商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加快形成农商联盟等一批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供给结构对居民消费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测,指导农户及时调整优化农林牧渔产品结构,更好地匹配居民消费需求。

三是有利于打造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缺乏特色开发和品牌包装,差异化水平较低。随着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民特别是农业大户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宣传、推广和营销自主品牌特产和特色农副产品,甚至开发农业旅游等衍生项目,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种养指导、设计包装、仓储物流、采摘体验、品牌建设等一体化管理,突出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从而实现农产品差异化竞争和附加值提升。

四是有利于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清晰地记录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便于构建全链条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全流程质量监测,厘清各环节农产品市场主体的责任,确保农产品买的放心、吃的安全。

随着农业电子商务进入大爆发时代,农业金融需求将会与日俱增。涉农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多种形式农村金融载体,积极对接电子商务平台、涉农大型企业及农业大户,用足用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优惠政策,在实现银企、银农互利共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